写景的作文

时间:2025-10-07 20:43:49
有关写景的作文汇编九篇

有关写景的作文汇编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景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景的作文 篇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三月的雨格外清爽,缕缕斜飞的雨丝儿,洗去了冬日的厚重与困倦,留下了春日的轻盈与清新,定是这大地苏醒的生机引得他们忍不住要下来瞧瞧。如丝的细雨轻轻的沾湿了衣衫,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珠肌,打在皮肤上,令人察觉不到的呼吸,吐纳着柔涓的水滴,有种想淋雨的冲动。

漫步在触手可及的绿色中,丛丛幼嫩的绿在这场雨的洗礼下,愈发的鲜亮了,似乎还在大口大口的吮吸从天而降的甘露,还时不时的左摇右摆,像是在呼朋唤友呢。旁边高一点的墨绿整齐匀称的棱角和模样让人忍俊不禁——沉睡了整个冬天的它们在春雨的声声呼唤中伸了伸懒腰,正准备还上新的绿装,那墨绿上面探出头的黄绿不正在打量着周围吗?

冒着新芽的树枝上也挂满了雨珠儿,滴滴摇摇欲坠的样子,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有的干脆藏在刚鼓起的叶苞和树枝的夹缝间,有的顺着树桠流了下去,仿佛也带下了一抹绿,还有的停下脚步,在树梢驻足,好像在眺望着春的步伐……树枝上那小小的嫩绿早已不安分,咬破了冬天白色的外壳。只是一尖毫不起眼的嫩绿甚至有的还未舒张开边缘的褶皱。娇嫩的身躯在雨中轻轻地颤抖着,可叶子的色泽却是油亮,似乎刚亲吻了雪的唇,将那无暇涂在了身上。木棉花露出了洁白的笑靥,朵朵盛装,尽管在无人的角落里,却显得分外惹眼;还有那似曾相识的黄色,不是迎春花吗?细碎的花早已开满,簇拥在一起,它是飘在春天里的第一抹韵色,带着希望与洒脱,携着理想与憧憬,朝着天空点缀。

走慢点,慢点,再慢点……不为别的,只想让眼睛多呼吸呼吸这春天的绿——那些刚破土而出还很娇小的铃铃草,羞羞答答的只露出几片小叶子,喜欢把它的叶子撕着连着点丝儿,转着玩,听那声音,像风铃……

起风了,这才又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吹拂着的风摇摆着树枝,像是在向雨离去的脚步招手,谢谢它们呢。

听得到露珠升华的笑声,看得到蓄势待发的蓬勃,这个季节属于春,悄悄的告诉她,让她帮我收藏着春的点滴。把自然收藏于心,处处便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点评:在你的笔下没有春天泥泞的道路,没有漫天飞舞的灰尘,而是让人感到清新的小雨滴。题目很美,绣在雨丝里的春。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你告诉了我们,春天在雨丝里,雨丝曼妙,雨丝孕育希望。是优美的小散文,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春天,感受春天的雨丝。有心的人会在雨声里听到笑声。

所写的大自然中得雨丝,可以试着在雨中加入人的活动,这样会让人感受到春天与人的关系,这样会更加生动。

写景的作文 篇2

从学校里体检回来,骑车路过引江枢纽。不经意间瞥到那一抹金色,硬生生地调转了车头。我愣愣地望着大门后静静凝住的那片颜色,终于忍不住选择了进去,我知道,里面有一片银杏,从春到秋,从绿转黄,它们在等我。

我步入的是后门,这块地方挪作了一座装潢精致的酒店,门前稀稀疏疏地树立零星几点暗黄,其余的树种大多数选的是四季常青的青松翠柏。忍不住心下浮过几丝失望,说不清为什么,可能是这里应属于秋的艳色没有绽放吧。

再往内行走一段时间,就到了传说中祭奠江郎才尽的石碑。此处明显要比入口处安静澄明地多,远离城市的喧嚣后,占地不大的景色才容易令我体会它的本味。鸟翼般翘起的飞檐俯在木质的小亭上,寂然地护着这块一人多高的石碑,一条碎石小路旁整齐地排着叶片金色的银杏,从亭前石阶伸延到我的脚下。人道江郎被神仙赋予生花妙笔写下绝世文章,我道其夜以继日饱读诗书酝酿诗作;人道神仙心变梦中收笔使江郎才尽,我道晚年懈怠至江郎自食其果。生命没有偶然,成功没有捷径,连一棵长生的银杏都能默默遵循,一介江郎岂能例外?正可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哗哗啦啦”的水声悠悠荡荡,像母亲唱给孩子的摇篮曲,温柔细腻。呵,到了我最爱的别样洞天。外围一圈苍翠的爬山虎沿着支架交织成野趣横生的门帘,透过圆润的门孔窥得一席天地:年代已久的青石板砖、玲珑奇特的假山怪石、一泓清亮的小池、一树艳烈的红枫,以及一棵枝桠四溢、高大有力的银杏。古人讲究的浮生物语倒在此处意外地体现,这时我只想憩息,只想睡眠,出于沉醉;而那股前进的力量,催我向前走。记忆中的一路金黄,目标里的一地柔软,生命里的一树温软,在眼前,在远方。

转了个弯,视线突兀地明亮,人群也骤然地增多,哦,我到了。

深秋的天气凉的正好,扑簌簌地落下几片浓浓泛黄的树叶,踩上去还带着潮湿的生命感。鹅黄与浅灰交接出一地微暗光线,我踩在上头,如同在时间之河中缓行,两边的银杏正开放在他们最好的时刻。清香入肺,惹人留恋,层层叠叠生着的金黄树叶,片片都鲜嫩的掐出水来,蓝天黄叶,反常的搭配焕发盎然生机。过去的`它,将来的它,都不及现在的它。

生命的银杏,有时候只是隔了一丛花、一株柳的隐约相望,偏偏存着万水千山的距离。爱你,好像天上人间对影自怜的落寞舞蹈。待我功成名达,许你十里银杏。

评语:跟随作者的足迹,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索。我们目睹了一幅优美的秋意图,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作者就像一位思考者,深沉而内敛,他的文字处处充满哲思,引人遐想。

写景的作文 篇3

我的故乡在湖南的一个小镇,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不说那清清的河水,也不说那金黄的稻田,单是我家门前开满荷花的池塘,就已令人流连忘返。

暑假,我随爷爷回到湖南老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清晨,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远远望去池面上满眼绿色,荷花也开得正艳,姿态万千,形态各异。有的全都开放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尖尖的,小小的,粉粉的,就像小桃子一样,看起来快要爆炸似的。看,那满池的荷叶或大或小,有高有矮,高的像一把把大雨伞,矮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玉盘,密密麻麻地紧挨着。在绿油油的荷叶上,有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瞧,它们多可爱,就像一个个孩子睡在摇篮里,微风一吹,荷叶摇了摇,像在呼唤着荷叶上酣睡的露珠。忽然,一阵大风吹过,荷叶又摇动着,刚刚醒来的露珠像舞蹈家似的,轻巧地跃到到荷塘里。水面上荡起的一个个圆圈就是它们的优雅舞姿。硕大的荷叶池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给山村添上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晚上,荷花池里会传来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声,好像是大合唱,我伴着这优美的歌声进入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荷花池。

写景的作文 篇4

……此处隐藏2093个字……你下了小丘,继续向前,向前!去追赶你刚才的声音。

再后来,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雪。一大早。你在雪地上跨上一匹马,信马由缰,任由马匹带着你游荡。空气是如此的清新,柔软的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芒,暖融融的。天上,云雀在天真烂漫地歌唱。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啊!

接下来,我应该写春天了。一想到你长长的假期即将在春天里结束并且离我而去,心中不免有一些怅然。春天是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万物复苏,草木生辉。不知名的花朵像繁星般的在绿色草丛中钻了出来,把草原打扮得特别妖艳。看得出来,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休整,你也生气勃勃,已经准备好了去迎接你的新挑战。

离别的日子到了,你摸了摸我的头,亲了亲我的脸。跟其他亲人一一打过招呼,然后跃身上马。一挥鞭,马儿腾地而起,风驰电掣般地向远方奔去。一直向前,向前!

望着你渐渐模糊的背影,我默默祝福:祝您一路顺风!工作顺利!永远称心如意!

写景的作文 篇9

华不注,现名华山,是济南城区东北郊“不连丘陵以自高”的孤峰,素有“济南山水之冠”“历下绝美”之美称。

我的家在华不注山的东麓,晨练的时候经常来这里登山,晚饭散步的时候也经常信步于它的脚下,但从来没有爬到过山顶。

在一个少月多星、微风拂煦的夜晚,百无聊赖的我突然产生了登山的向往。于是,我换上运动装,穿上运动鞋,独步于登山的路上。

月色中,我沿着一层层人工砌成的石阶,信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寂静的孤山,除了微风吹打着“桀立”的“虎牙”发出的“嘶嘶”叫声,别无他声,只有我孤单的身影,那“翠发”的“青崖”被月光映照的越发孤秀耸翠。不知不觉中,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我仰起头来朝西望。突然,在黑黢黢的夜色中,不提防灌木丛中耸立起了一条巨蛇的蛇头。原来,是一块巨大的裂岩断成了上薄下厚的两层,上方收缩与下断开的下方构成了三角巨蛇的大嘴,而顶部那凹陷的地方,更似蛇的眼睛,可谓鬼斧神工,活灵活现。

峰回路转,景随步移。来到半山腰,雨下的小了许多,我收起脚步,拐进了“仙迹于焉”的文昌阁,道家主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大仙居住在这里。他的房子虽然建的似琼楼如玉阁,但与山下主管春、夏、秋、冬的四季神仙相比可就寒碜的多了,人家那房子面阔四间、进深三间,而他的房子则是“因陋就简”,是人家房子建完之后的“集腋成裘”,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孟子那“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思想?我不得而知。

出了文昌阁,山路变的更加陡峭、更加崎岖。路的两侧,奇岩怪石似蛇如龙,似虎如仙,“怒之如奔马,错之如犬牙;横之如折带,乱之如披麻。”那历经风吹雨打的巨石沙岩,个个剥落的“或高或抗,或抑或坠,或如几案,或如矛戟”,惟妙惟肖。

我“由鸟道而上”,“蹊径鞠塞”,“三息而跻其巅”,不曾想山顶已有了早来人,那真武庙前的石阶上,已经坐上了早来的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深情地依偎在一起,挡住了我的前行的小路。我惟恐惊醒这对热恋中年轻人的浪漫,便在不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这对年轻人似乎发现了我的到来,于是松开了紧偎在一起的身躯,而我也快步走过了真武庙的断壁残垣。

朗朗的夜空中悬挂着一钩弯弯的明月,寂静的山顶涌动着美丽的夜景,和煦的微风荡漾着年轻人的卿卿我我,那璀璨的星光时隐时现着华不注当年的历史斑点。

我极目西望,夜色中鹊山只露出暗暗的轮廓,似青灰色的薄烟随风翩跹;北眺黄河,黄河如白练起舞,逶迤而飘逸地东流;驻足东望,平畴的原野,呈现出了一片舒展的、丝绒般的黛色。远处的高楼,灯光烁烁、亮如白昼,近处的民居,星火点点,灿烂璀璨,不远不近的荷花路上,奔驰的晚归的车放射出的明亮灯光,似两道水流在不急不慢地流淌。我分不清是天上的群星点燃了地下的群灯,还是地下的群灯映亮了天上的群星,只知道天上的群星与地下的群灯交相辉映,给了我一种另类的美丽,另类的韵致,另类的风情,另类的愉悦和享受。眼前的景色让我想起了赵孟頫,想起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假如赵老先生转世今天的话,我想将会又有一幅绝世无双的《鹊华秋色图》跃然于纸上。

远处的灯光渐渐稀疏,山风也不再温柔,我身边的那对年轻情侣也早已离我而去。踩着真武庙遗址的石头,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山顶,一个在民间飘荡了上百年的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高路陡的山顶住进了一个道士,人们经常能看到他下山,可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好久没有背粮买菜。于是,山民们结伴上了山,打开了他的房门发现,屋子里只有只有一堆白骨,还有一只死去已久的野狼。人们推测,一只饥饿的野狼躲进了他的房间,道士一不留神,与饥饿的野狼共眠……从而有了“死了道士饿死了狼”的传说。

夜色的掩映我的心里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夜风的吹拂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夺路而逃,匆忙间脚下的野草牵连缭绕,状似螺旋,蓦然起,原来逃到“回车涧”,我的思绪突然飞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我仿佛又听到了当年战鼓的雷鸣,将士的呐喊,仿佛看到当年的刀光剑影,旌旗招展。

在那个群雄并起、诸侯称霸的春秋时期,一场因为外交失礼而引发的不必要的战争就是在这里结束的,这就是“鞍之战”的最后战场。和战国时期,在那个的混乱年代,齐长城脚下的山城是个处于齐鲁两国交界的边陲小镇,而我站立的地方,则处于两国的边境线上,两国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冲突和战争。我站在这些无言的、英武的将士面前,似乎又看到了、金戈铁马、听到了当年、隆隆的战车、声、以及挥着利器刺向彼此的,一个个、一批批血溅战袍、轰然倒下的悲壮的身影。两国的统治者也许会用他们的壮举来激励那些活着的或新招的将士,继续用将士的身躯和鲜血维护自己的统治,然而那些倒下的将士的血肉和忠骨则长留在长城的内外,他们的忠魂则随着战争结束的硝烟而随风消散。历史没有为他们留下一笔,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留下的则是亲人们的无尽哀痛和悲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一幕、又一幕吗?于是我的眼睛湿润了。

公元前的592年春天,诸候国的晋、鲁、卫、曹派出外交官出使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不知是无知还是年轻,为了寻开心,他找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的陪着同样瞎了一只眼的晋国公使,找了一个跛子陪着同样是跛子的鲁国公使……就这样,瞎眼的陪瞎眼的、跛子陪跛子、秃子陪秃子、驼子陪驼子羞辱着这些代表一个国家的使臣,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接待埋下了割地求和的祸恨。在公元前的589年,晋国率领着鲁、卫、曹联军一同报仇攻齐,迎战中那个趾高气昂的齐顷公坐在战车上要“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曾想一战而溃,逃到华不注山下,被晋国联军追逐了三圈,若不是与忠勇的护卫逢丑父换了服装,化做下车取水的兵士,难逃束手被擒的命运。

逝者如斯夫,曾经车马纵横的战场早已淹没在了“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的秀泽水乡之中,若游华不注,尚需“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汇波楼下,出水门,入废漕渠(今小清河)……扶掖登舟,相与华阳道观”。直到雍正年间,游览华不注才不需要乘船楫篙,只需向“罗学使竹园借骑”。

弯月渐渐升到了中空,夜露浸湿了碎小径,我踩着柔软的细草带着满足、满怀憧憬,踏上了回家的归程,但华不注那阳柔相济的内涵,厚重的文化遗产,在我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有关写景的作文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