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日记

时间:2025-09-21 12:31:53
关于数学的日记

关于数学的日记

一天即将完结,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的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数学的日记1

我们学完了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数学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体积的概念,就给我们布置了一篇数学日记,让我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想来想去,最后我选择了求土豆的体积。妈妈给我拿了一个土豆,说:“土豆没有一点形状,怎么量体积呀?”我胸有成竹的回答:“没事儿,我知道咋办。”

我先找来了一个长方体的水槽,测量了一下它的长和宽,长是24㎝,宽是17cm。接着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cm。

下一步把洗净的一个土豆轻轻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稳了后,我又一次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5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体积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体积的公式:

24×17×(5.5-5)

=24×17×5

=204(立方厘米)

答:土豆的体积是204立方厘米。

当我列出公式时,妈妈也恍然大悟了。真没想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途。这也使我想起来了曹冲称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头大象怎么称它的重量呢?聪明的曹冲想到了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记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就一点一点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刚才的刻度时,就停止再装石块,然后测量石块的重量,而石块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数学真有意思,亲自动手做数学实验真好,用数学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真真好。我要坚持写数学日记。

关于数学的日记2

5月8日星期三晴

这天,老师在复习时间单位,提到了平年闰年,闰年就是每四年才有一次的年份。在那一年,二月就会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这个我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有大约1/4天,四年后就会多出一天,就被加到天数最少的2月去了。

但是,我最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整百数的年份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像20xx年,1800年都能被4整除,也就应算闰年才对,为什么必须要400的倍数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翻阅书籍,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得到了一个数据,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我想:咦,说不定能够透过这个计算出来。

说干就干,我先把5时46秒转化为20926秒,一天则有86400秒,用20926÷86400≈0.2422(天),这就是人们每年少计算的天数,所以把这个数乘4等于0.9688天,人们为了简便,就看成一天,而这样就多算了1-0.9688=0.032(天)=46分4.8秒,再用46分4.8秒×(100÷4)=19时12分,就是每一百年中多算出的时间,人们就把这些时间看作一天不贴在其他99(100-1)个年份上,而这样,就又多算了24-19.2=4.8小时,就这样,每四百年就多了4.8×(400÷100)=19.2天,又将近一天,所以,四百年又一闰,即100-3=97(个),所以每四百年中只有97个闰年。

哦!原先是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算出来了,虽然挺麻烦的,但也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那感觉真棒。其实数学离我们生活很近,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就会有许多收获的!

关于数学的日记3

冬冬,快去做张数学试卷!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不紧不慢的,真不自觉。”妈妈又唠叨了起来,我也只好惟命是从,乖乖地去做试卷了。

我拿起笔,飞一般地写起了试卷,可做到了一题,我手中的笔停住了。这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辆卡车要将910吨水泥运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辆比第二辆多运30吨,第三辆比第二辆少运20吨。3辆卡车各运多少吨?这种题目可是有点儿棘手啊。和以前我们做过的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类型的题目可不一样,以前都是只有两个数要求,可这一次要求三个数。我想了很久,终于是豁然开朗,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做这种题的方法和以前做过的也一样,只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于是,我便做了起来。因为不知道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所以先算第二辆的,用“910-30+20=900(吨)”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多运30吨水泥,所以要减去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少运20吨水泥,所以要加上20吨,算出三辆卡车如果全是第二辆卡车运水泥的吨数共运多少吨,再用“900÷3=300(吨)”算出第二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由于题目中说了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多运水泥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少运20吨,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吨)”算出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用“300-20=280(吨)”算出第三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就这样,我把这一题的答案轻轻松松地算了出来。

自从做出了这一题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数学是活的,是瞬息万变的,有些新的题型都不过是把旧的题型换个形式或说法而已,我们只有跟着它变,用已经学会的旧方法来解决新的题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的奥秘,在数学王国中不断地进步。

关于数学的日记4

3月10日星期一晴

预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我们自学的过程。但是,这一次的预习却让我伤透了脑筋。我的脑袋里是一堆浆糊——乱啊!不管我怎么认真仔细地看,怎么绞尽脑汁地想,还是想不通。只得问同学。可大家伙也不太懂,我听后仍然是一头雾水,这“雾水”似乎比之前更浑浊了。看着书上这一幅幅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似乎长满了茎的“画卷”,使我眼花缭乱,我看自己该去配老花镜了。想了很久很久,我只能搞清楚比例尺是一个比,它是由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组成,也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我在书本标上一个个问号,等着老师给我拨云见日。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已经学会了比例尺,还进行了考试,并且考了100分。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红红的勾,心里美滋滋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几节课,就要迎来数学课了,我的心早就激动不已。第一是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了,第二是又可以学到新知识了。

老师来了。他带领我们探究“比例尺”的知识,怎么求比例尺等等。我也渐渐明白了。在我心中的谜团也像雾一般渐渐消失了。其实,只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统一的,再把它们的比化简,就是比例尺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幅图的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或是根据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距离。最核心的就是相关的三个公式了。学数学要融会贯通嘛!这样,才不会怕各种题目!只要你掌握这种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每一道题就都不在话下了,因为解题方法是想通的,只要肯思考就一定做得出来。同时比例尺还有前项和后项,那就可以像理解比一样的去理解比例尺了。

关于数学的日记5

……此处隐藏2721个字……点的。

当然,没有哪个人的一节课是完美的。

这节课也有几点我的思考:

第一,情境图的价值没有发挥到位。教师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就丢弃了情境图,每一步的算理没有结合情境来理解,就题讲题,计算就成了机械化的模拟。

第二,忽视了估算的意义。缺少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估算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第三,情境图中的列式应该有两个: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三位数,可让学生就两种列式选择一种计算,再对比两种方法,提炼简洁的方法,明确以后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我们通常把三位数放前面。

第四,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练习的容量不够。说的太多,练的太少。整节课学生只练了5道题,慢点的学生可能就练了2道。要调整语言和课堂的组织。

其实,三位数乘两位数即使教师不教,学生也能自己探索到计算方法,关键还是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问题。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在速度上,正确率上求提高。

对于学生出错的原因要多加理性分析,确保在方法无误的前提下,通过每天的口算训练,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关于数学的日记12

今年暑假,我的妈妈带我来到了香港迪士尼公园游玩。香港比起大陆来,面积很小,人口大概660万,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座落在香港岛的世界上最小的迪士尼公园乐园面积只有126公顷(310英亩),导游说:“如果什么也不玩,走一圈只需要18分钟”,你说小不小?领你看看我的迪士尼之旅吧!

首先,我们去了米奇照相馆和米奇、米妮照相,到那儿一看:哇!照相馆前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几乎有25米那么长,我的妈妈带着我使尽了全身的劲才挤进去。好不容易照完了,我们又来到了灰姑娘旋转木马那儿玩儿,我上了木马,仔细一看:木马有三圈,每一圈有15个,我算了算:15×3=45(个)。哇,这么多啊!我们在上面转了一圈又一圈,感觉就像在大草原上骑马时那快乐的情景。接下来的幻想太空之旅、探险世界、迷你世界、狮子王表演、米奇颁奖晚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迪士尼的东西非常非常贵,一瓶可乐就要17元,比我们这里要贵十几元。午饭时,一碗面条要50元,你吃过50元一碗的面条吗?确实很贵吧!在离开迪士尼之前,大家都要买一些纪念品,我的妈妈给我买了一把迪士尼公主的雨伞,花了整整100元港币,我又想了想:我们这里每把雨伞只要20元,100÷20=5(把),哇塞!这也太贵了吧!

上车离开迪士尼时,我的妈妈问我:“咱们今天从早上8点玩儿到下午6点半,一共玩了多久?”我想了想:下午6点半也就是18点半,18时30分-8时=10时30分。

车启动了,我依依不舍的像迪士尼公园告别:拜拜了,下次我们会再来的!

关于数学的日记13

9月1日星期三晴

这天,我去学校报名回家后,包好书皮,就开始计算这学期我支出的费用。

首先是学费。学费410元,加上饮水费20元,共430元。之后是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的收费180元,估计还要20元的乘车费用,共200元。还有练习本的钱:《课课通》2本21.5元;《英语练习》1本9.9元;2本《试卷课课通》15.9元;《江苏大试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学习用费: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费:这学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顿饭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还有什么呢”我咬着铅笔自言自语道,“还有你的学习用品。”哎,妈妈回来了。没错,还有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一只笔袋8元,一只铅笔盒3元(很便宜,清仓货),六枝铅笔3元,一块橡皮0.5元,两把三角尺1元,两枝自动铅笔5元,8+3+0.5+1+5=20.5(元)。

总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没想到,平时不太花钱的我,竟然会让父母花20xx.8元钱在我这一学期上。看来,我可要节约用钱呀!

关于数学的日记14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评讲星期天做的试卷,当讲到最后的附加题时,我可来劲了,因为平时我最喜欢做这类题了。

附加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把它分割成边长都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至少可分割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老师读完题目,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指着图形对我们说:“这是一个7×6的长方形,要使它分割的正方形个数最少,应先画一个6×6的正方形,再画6个1×1的小正方形,一共是7个。”

我一看,想:我算出了5个,老师算出了7个,题目中说是“至少”显然我做对了,于是,我大胆地举手对老师说:“老师,你算错了,应该是5个!”老师说:“哦,是吗?”“你到黑板上画一下”“好!”我胸有成竹地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又画了一个4×4的正方形,两个2×2的正方形和两个3×3的正方形。

接着,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这样想的,7=4+3,6=3+3,4=2+2 ,所以这个长方形,可以分割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两个边长为3厘米,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一共5个,比7个少,更符合题目的要求。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这时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看得我真不好意思。我尝到了动脑筋的乐趣

评注:你真棒!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细心分析,活用知识的人。你能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法,这就是智慧。学习就是这样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简单的。在你的数学日记里也看见了你对数学的热爱,老师祝福你能更快乐地学数学。

关于数学的日记15

今天中午,数学*要跟我们玩一个数学游戏,我们的目光都“嗖——”的一下转到*这边来,老师开始讲游戏规则:“我把一个磁块放进三个纸杯中的其中一个纸杯里,你们来猜磁块在那个杯子里,我问你们换不换,你们就回答,好不好。”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让坐在三组第一排的我用讲台上的两个大本子帮他挡住,*就飞快地移动着三个纸杯,而且不让其他同学看见。当*移好了,我就把本子拿开。*问同学们:“你们猜哪个纸杯里有磁块?”同学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嚷着。*随便点了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那同学说:“我选左边那个纸杯子。”“那我告诉你。”*拿起中间的一个纸杯:“这个杯子是空的,你换不换?”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又嚷嚷起来。“换······”“不换······”“换······”“不换······”“停。停。停。”*说了三声。“换。”那同学终于做下了决定,老师就把最后一个杯子掀开,从杯子里掉出来了一个*磁块。“耶。耶。”同学们开心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班长余昕彤就在黑板上的‘换’字下面打了个‘勾’。

后来,我们又玩了很多次,也都得出了结果。

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为什么我们会一直玩这个游戏?那我就告诉你们吧:其实,这个游戏就是我们正在学着的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统计与可能性。

《关于数学的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