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5-07-30 04:19:4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圭臬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导员就放给我们观看过。因为我们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关于幼儿园,幼儿,孩子,教育类的电影班主任都会推荐给我们观看。这几天万园长让我们写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我又将电影重温了一遍。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为什么会这样,从教快8年了,在带孩子过程中,矛盾已经很显然。有些是我力不从心,自己不是一桶水,有些矛盾还是在于现在孩子的变化。时代在变,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在变,现在的孩子是怎样带更好,我们都在摸索中。

马修真的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师,他是一位好老师,至少他那个班级是这样公认的,那些调皮的孩子甚至有恶劣行为的孩子他们在马修那得到一些些温暖!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至少在这个合唱班里。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且教且反思。面对比较紧张的家园关系,我只想表明自己:一切为了孩子好!孩子交在了我们的手上,不管家长会不会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在集体中,在社会中和家中是不一样的!在方式方法上还在累积经验和学习中

马修老师的精神我已领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万校长说我是个聪明的人,在培养孩子上我还要动脑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放牛班的春天这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被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改变了孩子们以及他命运的故事。观看的的时候没有查看电影简介,只知道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观看过后感触非常的多,也爱上里面的演员,让我想去了解更多,感悟带给我们的意义。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鲜明性格特征,边看边觉得里面的小演员好可爱,明白了当初自己为什么会走上教师这个职业,原来喜欢和纯真可爱的他们在一起。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的马修来到这所少管所,冷漠的老师,只为自己前途着想的暴戾校长,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可是马修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行调节,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就建立起音乐团,并发现有天赋的孩子莫翰奇,由此可见人一生中的启蒙老师多么的重要!成就他的音乐梦想。马修用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的良知。就算被恶毒的校长赶走,也有孩子们祝福的纸飞机!让所有人有了光明的前程,开始新的人生篇章。

每一颗心都需要被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少管所里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调皮捣蛋,校长看到更多的是表面的东西,在老师歧视和偏见下,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这也是我们教育者引以为戒的!而马修看到的是背后造成的原因,所以他理解他们,成为孩子们的伯乐,深入到内心,信任他们!这和神墨价值观是一样的,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当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家庭的不同,让孩子们的性格也不同,有些孩子孤独、敏感、成熟,怕生怕受到伤害,马修的让莫翰奇心理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他知道母亲是在意他喜爱他,做错事得到谅解后整个人都变得不同了,当然人生也随之改变。音乐团的歌声唱出心中洁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听了让人舒服。

我为我是一名神墨老师而感到骄傲,保持善良有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影片中的校长以“行动——反应”为口号的刻板冷酷行为主义者说不!以马修春风化雨主义者为榜样,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今天,全体教师观看了教育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浓浓的爱意和学生们那犹如春日里朝阳般美妙的歌声勾引出我眼角的湿意,触动了我内心的那份柔软。从马修老师的日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在见证孩子们一点一滴成长时,内心深处那份无以名之的喜悦与兴奋。马修老师在描绘自己心路历程时有这么几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如果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也是需要“爱”来为这生命涂画底色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内心无爱,内心缺爱,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将如同干涸的沙漠一样荒芜。成功的教育者应于无声无形中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待它萌芽生长,最终开花结果。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这深沉的爱,并在爱中慢慢领悟到“爱”的要义,而后试着去爱别人。心中有爱,生命有了底色,才能描画的更美。

“世事不能说死,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影片中,马修老师对教育执着的信念,对孩子无限的包容,最终赢得了孩子的信赖,并感染影响了其他老师。在我看来,这么巨大的转变都应该归结为一个字——“爱”的力量。爱融化铸结在孩子内心那厚厚的冰墙,化作暖暖的清流,浸润着纯真善良的心田。这也让我想到了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理念:“容错——融错——荣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天真的孩子,所以教师要容得下孩子犯错,不应该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过错,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无药可救”的标签,更不能像影片中的校长那样偏执地采取“行动反应”的体罚政策,要知道温柔的劝导所带来的效果远胜于严厉的惩罚。当错误出现后,我们教师更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学习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后果,孩子在对自我的否定中得到成长,并能在教师的包容与理解中,学会感恩,体会到“大爱”。

对比马xx老师初进校园与离开校园时的心情与学校不同的境遇,我相信有了“爱”才会有希望 ……此处隐藏7524个字……环境、他的家庭,他所受的遭遇像压力锅一样将他的心灵扭曲、变形。

影片中最后看似孟丹的结局是不堪的,无可救药的,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修对他的影响不小,马修坚信他心中有一篇净土,并发现了他的优点,这一切改变着孟丹,当马修训斥孟丹欺负佩皮诺时他垂下眼睑,最后对马修的微笑,那是一种真诚的尊敬。他心中的净土仅对马修一人开放。

我们其实都不是坏孩子,有的贪玩仅仅因为天性;有的吸烟仅仅因为扮酷;有的早恋仅仅因为荷尔蒙分泌过剩。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片净土,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金子一样的地方,只不过不能面对着所有人开放,时间久了就会不再开放,真心希望老师父母们能够去发现去探寻那片净土,开拓它们!

我们都是好孩子,真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平凡、简朴而又清新的影片,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而感动。我也深深的被感动着,反思着,感悟着。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多这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实施教育。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我们被告知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在岗位上工作时,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对学生平等对待。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不知觉的就会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不一样的高度。影片中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贝比诺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这一幕告诉我们平等的教育是体现在教学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的。第二,要用爱来包容暴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不仅是师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法宝。马修老师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了方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马修为榜样用爱心铸就学生的自信心。

相反的,在影片中和马修老师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犯错,惩罚”是里面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其他老师对刚来学校的马修老师的告诫。犯了错固然要惩罚,但惩罚不能是体罚,不能是暴力相向,更不能是对学生的侮辱。体罚,暴力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离来老师越来越远,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走向极端。影片里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来回赠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多少暴力教育导致的悲剧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应该远离这样失败的教育,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去得到学生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结束了,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马修式的教育还在影响着我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马修是一个音乐家,在人生的低谷他来到了“池塘底教养院”当代课老师。池塘底全是淤泥,而“池塘底教养院”里全是一些在外人看来无可救药的孩子。这个教养院的院长是一个只重视自身利益而不顾孩子感受的人,所以这个教养院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一犯错就受罚,而且都是很重的惩罚。马修来得这座教养院,他用音乐教化了这些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孩子,他让这些孩子找到了自信,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与快乐,其中一个叫皮埃尔的男孩最明显,他有着好听的歌喉,是合唱团里的独唱。他很伤心,但在伯爵夫人到来的那天,竟意外地恢复了他的独唱。也就是这个被原来老师评价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最后去上了一个很著名的音乐学院。但可怜的马修却被那个自私的院长解雇,而他的音乐事业仍然没有起色。

马修或许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一个极其普通的代课老师,但他至少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改变了一群孩子的命运,帮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他所存在的意义。或许他在某一方面不够好,但他总会有一个方面是好的,是擅长的。或许他现在还未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特长,但在未来总会找到。或许他真的很差,几乎找不到未来,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一个时刻,我们会突然觉得,原来自己很棒。

突然想到自己,的确,我数学这次考得不好,事实上,也离我的目标差了很多,那天晚上,我就哭了。我其实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数学上,而从小到大,数学也是我的强项,我就想当一名科学家或是数学家。可是到了实外,我是真正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我好的人太多了。我真的不愿认输,而我也没什么特长,我很早就觉得除了成绩好,其它的,我真的都不行。于是我真的很努力了,可是,还有人比我更努力。我曾一度失望,我不愿这样下去,因为我没有什么特长,学习失败了,也就意味着我全部失败了,于是我把学习当成唯一的希望。可是看了这个片子,我明白了,其实我也有存在这个世界的价值,或许现在不知道,但以后,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它,并尽力发挥它,发挥好它。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我是一位新教师,参加工作只有半年的时间,但这半年让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纯洁无邪让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多困难。看到这样的他们,我觉得很心疼,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我自知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很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教学方法也还不够完善。但对孩子们有着一颗关怀的心,所以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真正带给他们好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我看来,一位老师是怎样的人,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态度对待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生活,这些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想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必须先做好自己。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学生共同进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博士曾说过:“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连接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教师,就是良师。”而我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像对待一朵朵花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命不会因为遇到我而变得暗淡无光,能继续灿烂生长。我努力准备好每一堂课,思考每堂课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考试的知识,而是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和渴求知识、珍爱生命的态度,所以,我会以“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我努力学习、提升,希望自己的学识、智力、能力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不断进步,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让自己始终处于生长中,不辜负生命……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师。

我深知,自己离一个真正的良师还差得很远很远,在走向良师的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管如何我不会放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小曹老师,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