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观后感

时间:2025-10-30 18:40:54
《海洋天堂》观后感(15篇)

《海洋天堂》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洋天堂》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洋天堂》观后感1

望向海的远方,它与天空连成一色,那是一片美丽的天蓝色。轻抚海面,带来月光的洗礼。似乎抚出了那片天堂般的水域。海洋馆的水池里,一只小海龟在慢慢地游,游回了海洋天堂的回忆中……

“大福,大福,不要把狗放在电视机上,要放在沙发椅上!”这是大福的爸爸王心诚的声音。从小就失去妈妈的大福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患有孤独症的快乐傻小子。虽然已经到了读大学的年龄,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还是小学生的模样。他的生活还需要父亲帮忙料理。面对这样的一个傻儿子,使王心诚更坚强,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又当爸爸,又当妈妈操劳整个家的事务。费劲心机培养王大福,希望在他肝癌晚期生命结束之前教会王大福独立生活。

我慢慢在心田里翻阅着《海洋天堂》的卷轴。在王大福自闭的内心里,所有的一切只有海洋,海洋馆、游泳,父亲……他用一双自闭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游泳和扳着手指幻想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大福是个快乐的傻小子,傻得可爱,傻得纯真。他虽然曾遭到社会的遗弃,但无论是谁,他都坦诚地与每个人交往。这也是大福最可爱和可贵的地方。这和当今社会许多蒙着七彩的面纱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天空失去诚信的云翊,天空就不在美丽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能像王大福那样,能够做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地相待,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不是会轻松一点,快乐一点。社会的气氛是否会活泼点呢?

生活的琐事在大福的记忆里流过。半夜里,父亲在他的衣服上缝着写有大福资料的布条,为了不吵醒他,父亲只打开那盏昏暗的小台灯;父亲为了给大福做饭,忍着肝里传来的阵阵剧痛下到厨房……这些灯影一般的事情,像波涛一般打动我的心。这样的好爸爸,尽职尽责,在这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为儿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时,我的心田上仿佛画满一颗颗粉红的爱心,渗透着伟大的父爱。

“儿子,大福,过几天,爸爸就会变成这个海龟了,海龟的寿命是最长的!”父亲王心诚知道自己的生命不多了,在这最后几个与王大福相伴的日子,用“爸爸”变成“海龟”来安慰儿子的心灵。多好的父亲啊!知道自己日子没多少了,于是,自制海龟壳,身背海龟壳与儿子在水中诀别。此时,仿佛水波荡漾,闪闪地发着光,父亲与儿子的背影在这水天相接的地方忽隐忽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夕下的斜阳里,留下儿子像一只小海龟一般在海里碧波斩浪……

世间万籁俱寂,静默,无声。望海,远处,水天一色……

《海洋天堂》观后感2

《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在电影中,李连杰扮演的是一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的父亲,名叫王心诚,在被查出身患绝症后,父亲竭尽所能欲为儿子寻找一个值得托付的家,却历尽波折。

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

那个天生缺陷的儿子,名字叫大福,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可怜的孩子,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与其他健康幸福的孩子相比,大福是一个另类,但是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对象。当他开心的时候,他那微微上翘的脸庞,令人感到温暖。

当他感到快乐的时候,他的左手的双指挥在空中轻轻的摆动。当他感到孤独而寂寞的时候的时候,他会大喊大叫,他会渴望靠在麦当劳叔叔身上的一种触感。但当他感到愤怒委屈,心里的波涛大肆汹涌时,他会哭泣,身子会不断的抽搐。他也会发泄,他会在父亲的肩膀上留下深深的月牙痕

大福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偏执地要把所有东西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摆放:他帮柴姨把货架规整为永远整整齐齐的状态;他一定要把那只毛绒狗摆在电视机上并且把信封摆在沙发底下,因为这两个物品一开始就是这样出现的,他不允许这最初的状态被破坏;他看到身边的东西乱了一定要摆好……他的这一种偏执,我想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心里的安慰,他固执地追求整齐,我想就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踏实感。

渐渐的,在海洋馆,大福结识了玲玲,她,是一个和大福年龄相仿的一个女孩子。玲玲的身世则更为艰辛,他的父母在她出生后开始张开眼睛就已不在,他的奶奶告诉她,她的爸爸妈妈去了海的那边。而他的奶奶,玲玲指着天上,对大福说:“他就住在天上,看,就是那一颗星星。”而大福则开心地笑了。

同样的偏执还存在于大福对于游泳的依赖。也许他只有在水里游泳的时候才是最能感到快乐的吧,因为那才是属于他的世界。那里没有喧嚣,没有人,他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肆意遨游,可以逃离开一切孤独,然后从中找到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我觉得,自闭症其实也挺好的,可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别人,不被打扰。

就让大福安静地活在世上吧!那蓝色的,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观后感3

听妈妈推荐这部电影,一向讨厌俗套教育片的我,心里就泛起了一丝厌恶,而且一看片长106分钟,就想这种片子也能拍这么长,更反感。最后还是被老爸拖去,但看完后,真的觉得这是一部必须看的好电影,也是我近几年来看到过的最感人的影片。

《海洋天堂》拍摄的时间仅仅两个月,却形象而真实地刻画塑造了一个父亲形象,一个拥有一个孤独症的孩子的父亲,一个父爱满满的中国父亲。它其实汇聚了许多的名流,李连杰、文章领衔主演,奚仲文严谨定装,久石让温情配乐。虽然在演员、幕后制作此片云集众强,但是在剧情、台词之间透露出来的绝非是老式催泪下的肉麻情感,而是毫无华丽渲染,朴素之极、单纯得只剩下诚意的父爱。

在片中,父爱被描述得淋漓尽致。身患绝症的父亲从未期望孤独症的孩子能回报自己什么,他只是希望自己在离开之前能尽量地帮助儿子,争取让儿子过上尽可能幸福的生活。这里的父爱是辛劳沉重的,但也是细致绵密的。

为了防止儿子走丢,父亲就把儿子的所有衣服上都绣上儿子的血型、姓名等;为了在自己走后儿子能有感情寄托,便熬夜自制一块龟壳,拖着病重的身体在水中模仿海龟,并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儿子:“海龟的寿命呀,是最长的了,爸爸过几天啊,就要变成这只海龟了……”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容纳儿子的地方后,却发现儿子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海洋馆,离开了海洋馆像鱼离开了水。“我们大福啊,就是一条鱼,投错了胎,成了人,所以孤独症了。”于是费尽心思教儿子自己坐车到海洋馆,在海洋馆擦玻璃、拖地。“这是100元,这是1元……”“这条路是丰收路……”“上东路到了,有没有人下车呀?……”“我下!……”这洋溢着父子之情的话语还在我心中回响,让我为之深深感动。

在儿子生气时父亲让儿子狠狠地捶打自己、咬自己,并深情默默地抱住儿子,安慰着儿子;在教了无数次后儿子仍然无法学 ……此处隐藏8739个字……催泪的俗路,而是理智的来如何引导自闭症患者如何重新开始自己的崭新生活。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王大诚拖着癌症晚期的病体坚强的扶持自己患自闭症的儿子大福认识简单的日常起居生活,尽管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曲折坎坷,但从平淡的父子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父爱深似海的伟大。影片叙事风格平实真挚,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撕心裂肺,但正是这样的残酷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思考,亲情被割舍时,我们如何有勇气的迈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影片没有《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惨烈,也没有《不能没有你》那样冷酷,其更象美国著名影片《雨人》那样真实再现智障人士与生活顽强抗争的一面。也许影片过于理性的写实以及关注弱势小范围的生活现状没有在票房上掀起观潮,但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人是不能够无动于衷的。影片塑造的刘校长、唐总、柴嫂等人就是具有大爱精神的善心人士,我相信李连杰先生愿意出演这样的影片也是其孜孜不倦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一种身体力行的大爱奉献。影片可能在如今玩商业炒作大行其道的中国电影市场无法博得票房支持,但影片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很多平凡人反思。

影片导演曾经作为编剧创作过同样讲述父爱情深的影片《和你在一起》,在那部影片里的主角更多是父亲,而《海洋天堂》里的主角是父亲和儿子,青年演员文章塑造的大福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无论从形体到面部表情,文章的表演是成功和真实的,当然他最后逐渐适应没有父亲自己可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的表现,就是对大爱的一种回报,一种对残障人士寄予希望和美好未来的赞歌。

《海洋天堂》不仅仅让我们看到父爱深似海的情感纠结,更让我们学习到一种关爱别人超越小爱的博大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曲一直激发我们对爱的思考,对爱的奉献,相信《海洋天堂》让你同样沐浴爱的阳光和温暖。

《海洋天堂》观后感14

正如很多人所说,这部电影除了讲父爱,更多的是讲孤独。孤独的并不只是孤独症的儿子,而更多是儿子的父亲。

送儿子进康复中心后,父亲第一次一个人在家里,看照片,我忽然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冰山理论”的例子,我们从这一刻里,看到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儿子而活,为儿子受难,没有一天是在为自己而活,更重要的是,他在二十年如一日的煎熬中,再坚强的人,都是会累的,会坚持不下去的,但这样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他有生活或者精神上的一点支持,这才是最痛苦,最西西弗的一点。

这部电影让我多年之后再度自问:人几十年的生命是为了什么?虽然我很多年前就常说,人生没有意义。所谓意义,是人生自欺的一种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何意义,整个人类都不过是这个宇宙中的一个偶然存在。

当然,我不是虚无主义者,我比大部分人活得还认真些,我希望自己在理性上了解人生没有意义,但感情上仍然能有自己的努力。

父亲这个词,于我一直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直到自己快要成为父亲,才多少对父亲这个词多少有了一点感受。

几年前我看《天国王朝》,最感动我的就是父亲与初次见面的儿子一起同行,当地的军队来追捕杀人的儿子,父亲拒绝把儿子交出,以致和敌方大打一场,部下伤亡过半,自己也受重伤,命在垂危。战斗结束后,他在部下给他包扎完伤口,第一件事就是招手把儿子叫来,对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不是他们不能够带你走,是他们态度不好。”多年后我回忆这一段,仍然有流泪的感受。

李连杰演的真是好,这么一个平时一脸很傻很天真的人,能够把一个底层的平凡受难的父亲演得这样真实,眼神里不再只是单纯,而是二十年的苦难造就的淡定和沧桑。在把儿子送进康复中心后,他高兴的说,孤独症也挺好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我分别时一点也不伤心。但眼中也难掩伤痛和失望。而当儿子发狂,见到父亲才平静下来之后,父亲的难过外表下面,却分明感受到他的些许欣慰和幸福。

李连杰没有父亲。自幼和母亲一起长大。

没有父亲的人,往往有着很深的父亲情结。同样是和母亲一起长大的周星驰,拍的纪念自己父亲和童年生活的《长江七号》,是嘻闹的作品,但本质上的情感,和《海洋天堂》是一致的。还有同样是孤儿长大的卓别林拍摄的《小孩》。罗伯特·贝尼尼导演的《美丽人生》,也是自己演自己曾经在集中营里的父亲。

人生永远都是,缺失让人懂得珍惜,正如痛苦造就人的幸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恰恰也许正是因为能够看到人生的没有意义,人生才多少有了那么一点点意义。

《海洋天堂》观后感15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海洋天堂》,讲的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王心诚和他那个患了孤独症的儿子王大福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大福两岁多时被发现得了孤独症,六岁时妈妈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投水自杀了。父亲独自一人细心、周到地照顾着大福的饮食起居,并送他到特教学校去学习。虽然有时也生大福的气,但却从来不嫌弃他,一天到晚围着他转,使大福无忧无虑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地生活着。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是终日过度操劳的原因,父亲患了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由于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顾没有生活能力的大福,痛苦的父亲只好学着妻子的做法带着无知的儿子去跳海自杀。可谁知天生水性特好的大福入海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开了拴在自己脚上的绳索又游出了水面。命不该绝,父亲只好放弃了求死的念头,忍着肝癌所导致的巨痛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福利院、养老院、特教所,甚至是精神病医院。“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给大福找到了一个好的安身之处。

为了少给社会增添麻烦,父亲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大福怎样开门、上下公交车、煮自己最爱吃的鸡蛋、打扫卫生……临死前他又冒着生命危险背着一个自制的龟壳带着大福在海洋馆里游戏,并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大福:爸爸离开后后就会变成海洋馆里的大海龟永远陪着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爸爸去世后,大福终于具备了简单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想爸爸时就去和大海龟一起游泳、嬉戏……

这部电影虽然我百看不厌,但每次看完后我都会抑制不住大哭一场,扑在妈妈怀里,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

我认为在这部片子里演得最好的就是慈善家李连杰,他将父亲“含辛茹苦、悲壮”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又敬佩又心酸。文章演得大福也很逼真,让我认识到得了孤独症的孩子并不就是弱智。虽然非常自闭,但却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父亲拿东西的一个很微小的动作他都能捕捉到,并总是将这些东西按第一眼看到时的样子一丝不苟地摆放得整整齐齐;他对花草充满爱心,在他的细心照料下他家的花长得郁郁葱葱;他也很有礼貌,每次见到柴姨都会向她问好……

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这些四肢健全、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都能做到这些吗?父母是每一个小生命的源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细心地呵护着我们,生活中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让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尽管我们不听话时也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可是他们的良苦用心我们理解到了吗?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的艰辛我们体会到了吗?

同学们都去看看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吧!想想我们是不是要珍惜父母给我们创造的一切,我们应不应该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将来长大后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海洋天堂》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